Displaying items by tag: 公共衛生

當氣溫高於攝氏28.2度,每上升攝氏1度,當天死亡人數即會上升1.8%。因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感染的死亡人數在高溫天氣下顯著上升。要留意的是,研究期間(1998-2006)有約1/5的日子氣溫高於攝氏28.2度;而單單在2016年,就有23%的日子氣溫高於這個臨界溫度。在寒冷季節,低溫天氣對人體的影響有所滯後,氣溫下降與死亡人數增加這個關係持續約三週。寒冷季節時,每日平均溫度下降攝氏1度,其後三週累積死亡人數即上升3.8%,長者尤其高危。

類別: 互動多媒體

「熱島效應」是由於城市密度高,建築物阻礙空氣流通,交通工具和工業活動排放的大量熱力無法有效散發,造成晚間市區氣溫下降得比郊區慢。於高熱島效應地區,當連續5日平均氣溫高於29度,其後每上升攝氏1度,自然死亡人數會上升4.1%。

類別: 互動多媒體

當溫度高於攝氏29度,其後每上升攝氏1度,入院人數即會增加4.5%;而在寒冷天氣,每日平均溫度每下降攝氏1度,入院人數即增加1.4%。一些疾病與極端天氣有莫大關聯,包括哮喘、手足口病、中風、急性心肌梗塞和心臟衰竭。當極端天氣來臨時,醫院和診所應該保持警惕,除醫療人員外,其他公共服務單位亦應及時為社會高風險人士,提供充足的支援服務。

類別: 互動多媒體

在炎熱季節,當天最高氣溫超過攝氏32度時,平安鐘求助電話數量會顯著上升,約半數的求助與頭暈、呼吸短促及疼痛等症狀相關,而女性對高溫更為敏感。CCOUC於2016年年初的寒潮期間,進行了大型全港電話訪問,1,017名受訪者當中,有683人(67.2%)在寒潮期間感到身體不適,但曾經尋求醫療處理的只有134人(13.2%),當中17人(12.7%) 自行購買西藥。最常見的不適包括骨骼肌肉疼痛(42.3%),呼吸系統症狀(23.0%),心血管系統症狀則較少(6.9%)。

類別: 互動多媒體

減少碳排放的行為,例如以單車或步行取代乘車,以及減少吃肉等,均可產生健康協同效益。CCOUC的研究發現,年齡越大的人,經常實行環保減碳並且有益健康的行為的比例越高,這跟較多年輕人實行環保生活習慣的一般印象剛好相反;男性和單身人士經常實行的比例也較低。在社區中,減少包裝及購物袋是較多人每天都做的減碳行為(70.1%)。受訪者中只有3.5%為素食者,差不多一半非素食者(49%)從未想過每週起碼茹素一次,當中尤以男性為甚。

類別: 互動多媒體
第 2 頁,共 2 頁
地址
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八樓
電話
3943 9632
電郵地址
mocc@cuhk.edu.hk
開放時間:
星期一、二、四至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
星期三、星期日,公眾假期及大學假期(12月24及31日,及農曆除夕):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