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ory section

風雲變幻

「我加入天文台的時候,雷達圖才剛開始有彩色顯示,以往只有黑白影像,難以分辨個別地區雨勢的強弱。當時的衛星圖則是一張A3大小的傳真紙,打印完成後需要先晾乾才能在紙上繪圖作分析。」香港天文台台長岑智明先生笑說:「今天看來實在難以想像,但這些卻是三十多年前最先進的技術。」

香港天文台台長岑智明先生已於天文台服務32載,史上最年輕的華人台長

不論是科技、儀器還是天氣預測模式,天文台皆與時俱進,天氣預測比以前更準確和完善,但如何讓公眾理解和掌握複雜深奧的科學數據,卻是另一門學問。近年社會偏好「資訊娛樂」1,若一如以往,以單向、平鋪的方式發佈天氣資訊,市民未必會感興趣。岑先生說:「我們是科學出身,並不懂新聞傳播,所以需要思考與學習怎樣縮短與公眾的距離。」

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與時並進的思維和積極創新的態度是奠定未來發展的基石。天文台最初推出「我的天文台」手機應用程式並不是很成功,但吸納用者意見改良並提供一系列個人化天氣服務後,應用程式下載次數已超過了730萬2,位列香港每月用戶最高用量排名的第五名3。除了手機應用程式和電子服務,天文台今年(2018年)更開設了Facebook專頁。「我們的團隊下了不少苦功,聽取市民和年輕同事的意見,提高新聞觸覺。從公眾的反應來看效果不錯。」台長說:「我們正在研發聊天機械人4,相信將來能廣泛應用於氣象服務方面。」

先進科技和儀器使分析大氣數據變得相對容易,但天氣沒有地域界限之分,若要預測個別地區的中、長期天氣情況,氣象人員必須分析更大範圍的數據,甚至全球的資料。「百多年前,不同國家的氣象人員已經意識到共享數據的重要,他們共同制定測量天氣的國際標準,並協調各國、各地區於指定時間各自進行觀測,加強各國間有效地交換氣象資訊和進行技術交流。」岑先生說:「這是國際間合作的典範,若果沒有世界氣象組織5,我們根本無從得知氣候變化。這些合作都是為了人類福祉,保障公眾安全。」

隨反常和極端天氣事件變得愈來愈頻繁,國際間的合作和交流更趨重要,科學的進步也是依靠這些機遇和努力。天文台作為世界氣象組織的成員,一直致力推動科研和拓展新服務,航空氣象的「臨近預報」系統6就是其中一項。航班起飛前機師會閱覽飛行文件及雷達數據,預測航程的天氣變化,例如會否遇上湍流、惡劣天氣等。有見配備無線網絡的航機愈趨普及,天文台已成功將資料上載到流動應用程式,方便機組人員能掌握實時資訊,提升飛行安全。

隨著資訊科技日趨發達,天文台再也不需在信號站懸掛鐵製的「風球」標誌

為應對氣候變化,國際間已達成共識——2015年12月通過的《巴黎協定》闡明各國承擔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香港政府亦肩負保護世界環境的責任。天文台會提供科學數據,將氣候變化相關的數據,包括海平面上升幅度、颱風及風暴潮的影響等提供政府部門,輔助他們決策。台長強調:「科學本身雖有不確定性,但若缺乏科學基礎支持,一切只會流於空談。我們應以最好的科學,作出目前最好的決定,將來再按情況調整和適應。我們必須準備應付極端狀況的出現,並且立即採取行動適應氣候變化。」

儘管多國政府和機構已按科研結果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例如建設有抵禦災害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鼓勵發展及使用可靠和可持續的清潔能源等,致力實現第7、11、13和17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但政策只是框架,關鍵在於各位地球公民能否身體力行,改變生活模式來配合。「氣候行動」在17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擔當著攸關重要的角色:我們不能讓氣候變化推翻過去幾十年我們在可持續發展中取得的成果。我們必須合力和積極地採取行動,同時教育下一代,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挑戰,並推動社會追求可持續發展。

岑先生與中大賽馬會氣候變化傅物館大使分享他在天文台工作的點滴

最後,記者趁機請教在2011年當上最年輕的華人天文台台長的岑先生:有興趣於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7的年青人該如何走他們的科學之路?岑先生謙虛地說自己沒甚麼特別心得,但他鼓勵學生掌握自己的未來,選科時忠於自己的志趣。尤其未來人工智能可能會取代人類做一些重複、可預測的工作,我們必須自我增值和掌握新技術,成為開發和駕馭人工智能的先鋒。

《巴黎協定》是一份目標進取的多邊協議,旨在呼籲全球攜手行動,控制全球平均溫度的上升,以工業化前的全球平均溫度為基準,務求控制暖化幅度在2攝氏度內,並竭力將升幅限制在1.5攝氏度內。

註釋:

1.

資訊娛樂(Infotainment)是指含娛樂成分的新聞或資訊,用以吸引讀者。

2.

數據截至2018年10月。

3.

資料來源:社交媒體服務公司「We Are Social」公布的年度調查報告「Digital in 2018」(https://www.slideshare.net/wearesocial/digital-in-2018-in-eastern-asia-86866557)。

4.

聊天機械人(Chatbot)使用人工智能模擬人類對話,可以連接其他網站或流動應用程式。

5.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為聯合國轄下專門機構,旨在促進世界各國對氣象和水文的觀測和研究。於2018年10月獲頒「呂志和獎——人類福祉獎」,以表揚組織在降低天然災害對人類的影響的貢獻。

6.

臨近預報(Nowcasting)預測未來數小時的天氣變化,主要針對惡劣天氣如大風、大雨、閃電、冰雹或雷雨等。

7.

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即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是常用的教育政策及課程規劃的四個範疇,旨在提升科技發展的競爭力。

本文所提及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包括:

目標7: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

確保人人獲得負擔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

目標11: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建設包容、安全、有抵禦災害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

目標13:氣候行動

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

目標17: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

加強執行手段,重振可持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JC-CUHK Climate Act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ogo Museum of Climate Change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