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 these keywords: climate, waste, engery
Articles

政府今日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概述應對氣候變化的中長期工作和減碳目標,力求在2030年把香港的碳強度從2005年水平降低65%至70%。

施政報告提到,行政長官已接納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氣候變化督導委員會建議,大幅降低香港2030年的碳強度。政府已成立高層次氣候變化督導委員會統籌各政策局和部門,落實減碳工作。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本港碳排放料在2020年前達到最高峰,政府將按照行動藍圖逐步減少燃煤發電、更廣泛採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基建和新舊公私營樓宇的能源效益、改善公共交通、提倡安步當車、增強香港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利用風環境和園境設計等為城市降溫,以及與持份者合作,提高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黃錦星指出,調整燃料組合和增加使用可再生能源能有效達到減碳目標,政府擬把本港發電的燃煤比例由現時逾半,逐步降至2020年的20%,並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為呼籲市民投入低碳生活,政府推出應對氣候變化網站,並建議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預留1,000萬元,資助非牟利團體的宣傳教育活動。

類別: 新聞中心

(片段內數據只更新至2013年)

類別: 互動多媒體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應對氣候變化,使用更多潔淨能源發電是大勢所趨。政府推出《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研究使用再生能源的潛力,雖然較燃煤或燃氣發電貴,但所佔比例相對有限,社會應能夠負擔相關經濟壓力。

黃錦星今日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時說,當局估算到2030年左右,本港利用再生能源發電的潛力可達3%至4%。政府正與兩間電力公司洽談《管制計劃協議》,探討下調准許回報率的空間。

他指出,若落實再生能源發電,可參考「綠電認證」方法,讓公司或團體認購「綠電」,協助他們減碳,同時分擔電力成本,達致整體平衡效果。

黃錦星說,施政報告提出,社會應討論郊野公園的長遠發展,前提是郊野公園總面積長遠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他又指,現屆政府重視鄉郊保育,包括將合適的「不包括土地」納入郊野公園、將紅花嶺列為郊野公園等,以增加郊野公園面積,以及透過不同方法保育荔枝窩、水口和貝澳等鄉郊地方。

類別: 新聞中心
第 31 頁,共 3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