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連結

photo exhibit asia 1

 
 
 

氣候變化的威脅

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致力創新,以多互動、多協作的手法,提升公眾對氣候變化及可持續發展的認識。「南緯60°以南」專題展覽由本館與本地非牟利團體地球知源、科學普及教育專家吳頌安博士及漁農自然護理署攜手呈獻。在過去的五十年,南極半島的氣溫錄得3攝氏度的升幅,而西岸更是全球升溫最急速的地區之一。升溫並不局限於陸地,亦同時波及南冰洋。與北極地區不同,氣候變化在短期內對開發南極的礦產及能源資源幾乎沒有直接影響,但卻會影響生物資源和生態系統。

與北極地區不同,氣候變化在短期內對開發南極的礦產及能源資源幾乎沒有直接影響,但卻會影響生物資源和生態系統。

對冰川和海平面的影響

在南冰洋海面的冰棚是陸地冰蓋的延伸。在夏季時,冰棚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融冰,當融化程度越過臨界點時,冰棚將會崩解,流入海洋中。

全球暖化使以往穩固的冰棚變得不穩定,逐漸崩解。由於冰棚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層,因此,其融化不會導致海平面上升。然而,陸地上的冰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淡水資源,卻會因失去冰棚的保護而加速消融,間接導致海平面上升。在1992年至2017年期間,南極已流失約二萬七千億噸冰塊,足以提升全球海平面7.6毫米

對磷蝦的影響

磷蝦以海冰底部的藻類為主要食物,因此海冰面積減少會對磷蝦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研究顯示,磷蝦的數量自1970年代至今減少了百分之八十。

由於磷蝦是南極食物網的主要部份,其他以磷蝦為主要食糧的物種如鯨魚、海豹和企鵝會因磷蝦數量的下降而受到威脅。

對企鵝的影響

現時,南極的企鵝數量約為二千萬對繁殖配偶。企鵝數目的增減沒有統一的趨勢。

其中,阿德利企鵝、皇帝企鵝和南極企鵝的數目都有下降的趨勢,科學家相信與海冰面積有關。海冰面積下降會威脅企鵝的棲息地和食物供應,例如牠們的主要食糧──磷蝦。

皇帝企鵝被認為是氣候變化影響下最脆弱的南極物種之一。牠們主要棲息在南極洲周邊的冰棚及海冰上,在冰上繁殖和餵養後代。海冰的變化令牠們的行為和生態逐漸改變。部分地區的皇帝企鵝數目在五十年內下降了百分之五十。最近更有研究估計,到本世紀末,全球的皇帝企鵝總數可能下跌百分之四十至九十九。

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由於遠離其他主要大陸,南極洲擁有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全球暖化所帶來更強的氣流及風暴將有利漂浮於南冰洋的生物進入南極洲;這些外來物種將嚴重干擾南極的陸地生態平衡。

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參閱綠識閣上的南極專頁

#海平面上升 #陸冰融化 #南極海洋生物 #氣候變化

zoning latest eng

引言

 
but sect PG m 1
but sect PG m 2
 

生態資源

but sect PG m 3
but sect PG m 4
but sect PG m 5
but sect PG m 6

地理資源

 
but sect PG m 7
but sect PG m 8
 

南極地質與礦產資源

 
but sect PG m 9
but sect PG m 10
but sect PG m 11
 

結語

 
but sect PG m 12
 
地址
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八樓
電話
3943 9632
電郵地址
mocc@cuhk.edu.hk
開放時間:
星期一、二、四至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
星期三、星期日,公眾假期及大學假期(12月24及31日,及農曆除夕):休館